易经九一九二九三九四(易经和九九乘法表有什么关系)
                    发布时间:2022-09-24 19:02  
                    浏览量:15
                    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、除法、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,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。在《荀子》、《管子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战国策》等书中就能找到“三九二十七”、“六八四十八”、“四八三十二”、“六六三十六”等句子。现代的乘法口诀表与古代的刚好相反。
最初的“九九歌”是从“九九八十一”起到“二二如四”止,共36句。因为是从“九九八十一”开始,所以取名“九九歌”。
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,“九九歌”才扩充到“一一如一”。
大约在公元十三、十四世纪,“九九歌”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,从“一一如一”起到“九九八十一”止
九九乘法表的发明者没有具体记载了,但先秦时期《管子》中提到这个口诀由“宓戏”所作,而三国时代数学家刘徽在《九章算术》中的说法则是:“昔在包牺氏······作九九之术。”宓戏、包牺即伏羲氏,都是指黄帝时期的神话人物。
九九乘法表现在九九歌诀中有这样的说法“二半而一、一一而二”,其中渗透着易经中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八卦”的造物思想。
人们推测之所以这个口诀以九开始,可能和中国古代《易经》中的崇拜“九”的观念有关。众所周知,《周易》阳爻称“九”,以因数为“九”的运算开始也就意味着与乾卦的对应了。这正是古九九表始于“九九八十一”的原因。
 标签: